English

无人售报为何跌入低谷

1999-04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本报记者 陈桂龙 我有话说

“无人售报”这件随着报刊市场的繁荣和读者需求多样化的大环境,近些年刚刚热闹起来的新鲜事,又忽然降温,几乎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。以北京市为例,据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,在1997年,曾有十几家报刊社开办了“无人售报”的业务,而进入1999年以后,却迅速递减至4家;与此同时,曾有200多家商场、宾馆、娱乐场所设立了“无人售报”的站点、柜台,到今年,这个数字已降到不足30家。“无人售报”这个当初被各方一致看好的举措,以人们不曾预料的速度出现并扩大开来,现在,又以人们未及预料的速度跌至谷底,这其中究竟有些什么说道呢?

“无人售报”的诞生,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,适应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追求与文化需要。这项业务的出现,大大方便了读者;更重要的是,读者是在无人看管、无人收费的情况下自行取报、付钱,感受到的是一种很特殊的心态。由于经营者对读者所持的是信任、友好的态度,大多读者自然会产生与之合作、严守规则的反应。所以,“无人售报”的出现,既是有关部门扩大经营、占领市场的新思考、新步骤,也标志着人们文明程度和精神水准的提高。它受到媒介的关注和读者的欢迎,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。

《北京青年报》在北京的“无人售报”方面做得最出色,高峰时可达每天8000份上下,而且每天都会接到几十位读者的反馈信息。据他们统计,反馈中,读者对“无人售报”这一方式是十分看好的。虽然对这样的买卖形式从了解到接受需要一段过程,报社最初开办此项业务时,面对商场、娱乐场所的审慎与犹豫,也曾多次上门“游说”。但到后来,不光一般读者认可了这种形式、支持这种形式,一些广告客户竟也是由“无人售报”的站点而找上门的。《家庭时尚》是一份广告性质的刊物,在“无人售报”的范围内每期销售可达2000份,反馈也很好。他们还准备下一步在外地扩大经营,把刊物的这种售卖形式推到其他城市。《家庭妇女报》发行部有关同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无人售报”最大程度上消除了报纸销售过程中的人为限制,还可以随着不同的售报场所变换方式,有助于提高报纸的形象。

在读者那里,对“无人售报”也是肯定的意见居多。北京一家艺术学校的老师常在北辰购物中心的“无人售报”处买报纸,他表示自己很欣赏这样的买卖方式,一则是“无人售报”对读者表示了极大的信任与尊重,让购买者心里舒服;二则是“无人售报”所在的场合、环境都比较有档次,虽然不是纯文化场所,但通过“无人售报”让人感到了温馨的文化味。家住北京某小区的一位家庭主妇说,她喜欢让丈夫陪着逛商场,但时间一长丈夫就不耐烦了,后来发现商场内设有“无人售报”处,种类还不少,随手买几张,既使丈夫减除了一些不情愿的心理,又在边走边逛中了解了不少信息,还满足了自己购物的要求。她还建议“无人售报”应该设置得更醒目一些,旧报更换的速度更快一些。

但是,势头正旺的,原来红红火火的“无人售报”一下子冷清了下来,在今年明显转入低潮。

北京两家有影响的服务类报纸的发行部负责人解释说,这样的变化原因有四,第一,报业的体制、经营及面临的市场变化给自身带来的挑战与压力越来越大,原来的思维方式及经营措施不可能一成不变,即使市场看好的,也要适时做一些调整,增强可行性,增加收益。第二,“无人售报”的场所以宾馆、商店、娱乐场所为主,光顾这里的人素质不一,拿了报不给钱甚至撕毁报纸的事情经常发生,虽然这只是少数人所为,但积累起来也会给报社带来负面影响。第三,读者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,阅读周期也越来越短,报社对这一块的关注程度赶不上读者的需要。人手不足,致使陈报旧报来不及更换,在公共场所堆放,反而给人卖不出去的印象,对报社形象不好。第四,从整体上看,目前报纸虽多,但真正的精品还是少数,平庸、重复的内容使读者不屑光顾,或者虽然看到了,却无意去买。

当然,“无人售报”的冷落,与为之提供场所的宾馆、商场的经营也有直接关系。去年以来,北京先后有几家影响较大的商场暂停营业,人们的购买欲望不强,去这些场所的人员数量也有所下降。同时,娱乐场所的收费普遍提高,宾馆的生意也显得萧条。商家的关注点因而日益集中到自身的经营和销售上,不像前些年,对“无人售报”那么重视和热心。海淀区当代商城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,“无人售报”情形比较好的那一段,每天平均有六七十名顾客买报纸,而今不足10人。北京隆福大厦有关人士称,商场的“无人售报”最初还有新鲜感,时间一长竟成了“无人管理”,报纸更换的速度太慢;加上街上邮亭、报摊很多,种类远远超过商店内的“无人售报”台,自然会遭到冷落和遗忘了。

从目前的情形看,“无人售报”在宾馆、商场、娱乐场所跌入低谷的原因,主要是商家考虑自身营业情况过多。在先前经营旺盛、客流较多的时候,增加“无人售报”等于是报纸一方为商家做了广告,可以吸引更多的顾客,可以提高声誉和形象;如今经营状态没有从前那么好了,对这种可有可无的举措便也不上心了。其实,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,至少,它会让人们感到商家太看重赚钱,而这种印象是会使顾客在心理上产生障碍的。

北京师范大学张毕影老师对“无人售报”的现状做出的评价比较客观,说:一方面,报社要在报刊的质量、品种和更换速度上下功夫,选择真正符合百姓口味的优秀读物,使其逐渐成为公共场所中具有吸引力的地方;另一方面,宾馆、商场、娱乐场所等也要从更高的层面支持配合,既然把顾客当作上帝,那顾客的合理要求就应该满足,“无人售报”应该成为这些场所的服务项目之一。

虽然我们还无法对“无人售报”的下一步做出预测,但考虑到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,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这方面的经验,有理由相信,“无人售报”真正的高潮还会到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